我们是否在教导年轻人如何应对抑郁症?

在《美国心灵的溺爱》(The Coddling of the American Mind)一书中,第一修正案专家格雷格-卢基亚诺夫(Greg Lukianoff)和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谈到了他们所谓的 “逆向 CBT “是如何渗透到美国儿童和教育中的。 他们之所以称之为 “逆向 CBT”,是因为 CBT(认知行为疗法)旨在纠正人们抑郁时的错误(即不真实)思维,帮助他们从抑郁中痊愈。 不幸的是,目前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进步人士–的思维方式恰恰相反。 当前的育儿方式、文化传统、文理学院和社交媒体都在推广错误的思维方式,导致年轻人变得抑郁和焦虑。 这种思维方式还导致了不宽容、取消文化、疏远、回声室和仇恨犯罪的增加。

卢基亚诺夫和海特指出,他们所谓的三大不实之词是这种逆向 CBT 的核心:

  1. 杀不死你的东西会让你更虚弱、
  2. 永远相信自己的感觉,以及
  3. 生活是一场好人与坏人之间的斗争。
Source: Samantha Stein

正如他们在书中所说,这些不真实的想法不符合基本的心理学原则和许多文化中的古老智慧,它们干扰了人的健康发展,使人无法驾驭生活、复杂的问题和人际关系。 它们在心理上是有害的,它们关闭了建设性的、深思熟虑的对话的可能性。 换句话说,要想在生活和人际关系中保持健康,我们就必须能够克服在听到或看到困难的事情时产生的感受,理解我们的感受与事实并不相同,并洞察到人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善或恶–我们是复杂而微妙的。

作者探讨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多种原因,包括恐惧型父母的兴起、无监督游戏的减少、年轻人沉浸其中的社交媒体新世界等等。 我认为,大流行病也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代年轻人的生活被打乱了,因此他们的发展也被打乱了,变得与各种思想和经验隔绝开来。

在我们寻求改善年轻人心理健康的过程中,这些原因非常值得研究。 事实上,困难的经历和感受并不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健康发展所必需的。 我们都必须学会在困难中生存,我们的感受永远不是故事的全部,最重要的是,好人有时会造成伤害,而造成伤害的人也可能有好的一面。 其他人可能与我们的价值观或信仰不同,但我们仍然可以向他们学习。 所有这些都是创造心理健康体验、复原力、希望所必需的,也许最重要的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

相关推荐: 面对成就斐然的同龄人:嫉妒还是效仿?

The achieving peers Source: Pexels/Jill Wellington 当别人的表现超过我们时,我们应该感到威胁还是受到激励? 我们应该害怕还是尊重那些比我们更有能力、更有技巧或更成功的人? 我们应该憎恨还是效仿他们的成就? 无论…

 

Views: 0